“一年来,全市营商环境工作锚定‘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目标,聚焦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年’活动,营商环境评价保持全省前列。”近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市委营商办主任马海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全市上下紧扣便利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优质贴心等目标,实现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进一步彰显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坚持项目为王。成立市重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工作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政委、指挥长,统筹协调全市“三个一批”活动开展;实行“一图、一榜、一排名、一调度”,在全省率先推进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模式;以“承诺制+标准地”模式实现“事项全承诺、拿地即开工”,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化工地建设,跑出了项目建设的“鹤壁速度”。
2021年,我市聚焦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从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优化服务等方面发力,确保了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始终保持全省第一,2022年第一季度“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全省第一。
坚持产业为基。围绕产业基础、发展支撑、发展方向,研究“全市主导产业调整情况分析”,提出“4+3”主导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格局,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项目签约落地,培育了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构造了“总体有布局、个体有定位、内在有联系、相互有支撑”的产业生态。
2021年,我市开展高质量招商,推动大项目落地,促进企业合作,加强产品培育,提高科技水平,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产业研究,推动5G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加速产业延链补链,放大产业集群效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走出一条具有鹤壁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引进省外资金完成目标进度居全省第二位,13个新开工省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中60个新开工项目、52个投产项目全部完成用地保障,9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居全省第一,我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的通报表扬及推广。
坚持信用为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核心,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支撑,以信用惠民便企为主导,推动“信用鹤壁”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2021年,我市信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出台100余项信用制度文件,为高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21年营商环境指标排名全省第六;基础支撑全面加强,实现联合奖惩系统100%嵌入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各部门提供一体化联合奖惩接口嵌入服务,在2021年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省信易贷平台建设观摩会中表现突出,被授予“2021年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信用监管持续发力,全面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已形成并上报联合奖惩案例1万多条;场景应用更加丰富,建立全省首家地市级金融服务平台鹤壁普惠金融共享平台,真正实现信用惠企便民,淇滨区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评为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工作的道路上履行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3年居全省第三,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其中,全市获得用水、政府服务、纳税等8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位居全省前列,淇滨区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得分在全省54个市辖区中排名第一。
就做好优化营商环境下步工作,马海澎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激励与责任追究、问题投诉联动处理等体制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保障市场主体权益;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服务平台一期、“鹤必达”政策平台建设,及时发现工作短板弱项,促进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要主动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培训提升“五位一体”服务专员服务水平,切实以营商环境优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0-2026 鹤壁市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鹤壁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